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十二生肖 > 民俗 > 正文

谜语:“全国十二个,人人有一个”

时间:2020-01-03 01:51     来源:生肖民俗     作者:吴裕成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全国十二个,人人有一个”。这是一个谜语,且是“国际”谜语。

 

  “全国十二个,人人有一个”。这是一个谜语,且是“国际”谜语。1 971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谈判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相传,田中在访问期间曾出这则谜语,请中国总理周恩来猜。周总理听了开怀大笑,脱口而出:“十二属相。”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历史上受到中国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十二生肖纪岁在日本广泛流传,便是民间风俗方面的例子。中日两国领导人间这一段逸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

  生肖十二种,每人一属相,形成一道民俗风景线。以生肖表示生年,最常用的一个字是“属”。《北史》载有一封家信,信中写道:“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第二属兔,汝身属蛇……”这虽是一封代笔信,但写得挺有母子亲情。八十岁的老母,说起三个孩儿,以属相说年岁,“大者属鼠,第二属兔,汝身属蛇”,言语间沁着浓浓的母子情,和家庭生活的气息。

  属鼠的老大比属兔的老二大了三岁,属兔的老二又比属蛇的老三年长两岁。这种语言方式,在民间广为习用。明代小说《金瓶梅》第十三回,描写西门庆问李瓶儿年岁,李瓶儿答道:“奴属羊的,今年二十三岁。”李瓶儿又问西门庆妻子年岁:他大娘贵庚?”西门庆答:“房下属龙的,二十六岁了。”问年岁,先报属相,小说反映了明代人的习惯。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狐写鬼,用的却是人间生活的积累,比如《聊斋志异》的名篇《婴宁》,描写王生见婴宁,婴宁鬼母说婴宁十六岁,王生便讲小于自己一岁,媪紧接着讲:你十七岁,该是庚午年生,属马吧?

  这种民间惯常使用的语言方式,也许因为太大众化了,便有自以为高雅的人士,投来白眼,斥之以“俗”。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作者的亲身经历,有人去拜谒高官,自称属狗,成了笑柄,只因场合不对,语言环境不对。尽管如此,那个自言“属狗”的人真该被讥笑吗?王应奎持反对态度。他在书中故意以生肖表示年岁,历数自己四个儿子属某属某。就有人私下里提醒他:您是读书人,为何用语那么“鄙”?王应奎翻书找出《北史》中母亲写给儿子的信,以证明属鼠属蛇的说法,有经可引有典可据,并不“鄙”。

  每人都有属相,讲年龄的大小而言及生肖,绝不会被认为节外生枝。《唐国史补》记有趣事一则:贞元年间,董晋任宣武节度使,朝廷派陆长源任行军司马辅佐董晋,韩愈则为推官。韩愈幽默,他听到有人讲年龄悬殊,资历辈份,不以为然地说:大老虎、小老鼠都可以同列于十二相属,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十二相属即十二属相。韩愈的话,以十二生肖说资历差别,表现为巧妙的调侃,一时成为佳话,十天里由汴州传及长安。

  生肖与生俱来,相伴终生。人们不会忘记自己属什么,就如同不会忘了自己姓何名谁。相逢问年岁,答以属鼠,答以属牛,言者闻者自有一种默契,这沿袭为风俗。当代作家汪曾祺写过一篇不足千字的微型小说,题目为《去年属马》。作品讽刺“文革”中的红人——一个幼时流浪、不知父母是谁的“全无文化者”,有三个情节:他分不清石油、食油,听说大庆油田出油,欢呼“吃炸油饼可以不交油票了”;他闹不清“文革”时事,说刘少奇改名叫“刘邓陶”了;再一个情节,当年他做俘虏,成了“解放战士”,人事干部为他填表,问岁数,他答不知道,又问:“那你属什么?”他答:“去年属马。”——一个人生于午年而属马,那是他一辈子的属相。“去年属马”,难道今年就不属马了吗?小说以夸张的手法,勾勒出一个浑浑噩噩的人。作品中“去年属马”的细节,对于刻画人物,可谓精彩之笔。这一情节的前提,是生肖知识实属人生最基本的常识。对于与生俱来的属相,一个成年人闹出那样的笑话,似乎是不可思议的。

  “子鼠丑牛,寅虎卵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像是童谣,又像“一二三四五”,在数数。这样的文化熏陶,人们大多在幼儿启蒙时期已得到了。由此,也就知晓了自己属相的左邻右舍,前后位置,晓得了我的生肖与他的生肖、你的岁序数系统中的相互关系。说属相,知年岁,需要具备这样的常识。谜语:“全国十二个,人人有一个”

  (编按:本文节选自《生肖民俗》吴裕成/著,天津人民出版社,原文标题为《“人人有一个”》,本标题系编者所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