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十二生肖 > 文献 > 正文

申论十二辰为十二月(3)

时间:2020-01-03 01:02     来源:郭沫若学刊     作者:王 宁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文明古国,自唐虞三代以来,农业生产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而农作之功与时节密不可分,故产生了历法,故曰历法乃农业文明之产物。

  (二)

  先秦时期人们所说的十二辰,确是黄道周天的十二个区划,所以《楚辞·天问》说:“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王逸注“十二焉分”句是“十二辰谁所分别乎?”可见这个“十二”就是十二辰。古人为什么要划定十二辰,郭老在《释支干》中所列者有三种说法:

  1.斗建:如《淮南子·天文训》:“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币(匝),终而复始。”又说:“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於子,月从〈徙〉一辰,雄左行,雌右行,五月合午谋刑,十一月合子谋德。”

  2.合朔:《左传·昭公七年》晋侯问伯瑕曰:“何谓辰”,对曰:“日月之会是为辰,故以配日。”《说文解字·会部》:“日月合宿为辰”。

  3.岁次:《尔雅·释天》:“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对于前两项,郭老认为“其言斗建者,大抵皆汉人也”、“其言合朔者,讬虽甚古,然亦实汉人” [1](P234),言外之意,斗建、合朔之说,均汉人所为,先秦无有,然以笔者所见,恐非此论。

  吴宇虹先生云:“中国最早的12辰天区的逆时针排次应该是商代的古代占星学和天文学家按照北斗星的左行轨道确定的。然而,木星、日月及其它行星的运行轨道却是从东、南到西、北的右行(顺时针)方式。因此,它们的轨道在12辰天区中是逆行的: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为了使木星轨道和12辰同方向相配合,春秋以来的中国天象学家发明了对应木星(‘岁阳’)的假设星体‘太岁、岁阴、太阴’:在木星在12辰区中逆行的同时,对应假星太岁在12辰中顺行。”

  十二辰以子丑寅卯为序,在周天的排列是自东而北而西而南的顺序,而日月岁星的运行是自东而南而西而北的顺序,若言是依岁星运行而定,则不得有此相反;如果是依斗建之序,则正合乎十二辰排列之序次。古有太岁(太阴、岁阴)纪年之法,顺应十二辰之序,然此为后起之法,郭老言“岁星纪年因十二辰‘逆转’之不便,变而为太阴纪年。”[1](P304)

  斗建是用来划定月份的,因为斗柄环指周天一圈正好是一年,《淮南子·天文训》言:“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郑注:“孟,长也。日月之行,一岁十二会,圣王因其会而分之,以为大数焉。观斗所建,命其四时。此云孟春者,日月会於诹訾,而斗建寅之辰也。”疏:“斗,谓北斗,循天而转,行建一月一辰,辰三十度九十六分度之四十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也”,皆其说。总之,斗建与十二辰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一点断不能否认。

  “斗建”之说是将天区划为十二等份,假设斗柄在旋转中依次指向这些区划来定月份,均出于虚拟,因为斗柄虽然在北天绕极旋转,方向在不断变化,然斗柄指向之星座乃固定不变(指向牧夫座),故郭老论述之曰:

  “然以理推之,此十二等分当始于十二辰与天体脱离之时,与斗建之说有密切之关系。甘氏、石氏之十二辰犹与二十八宿相配合,未尽脱离于天体。使十二辰脱离于天体者,余以为当系淮南术士,盖以斗建月之文献实始见于《淮南》也。其最显著者,如《淮南·时则》大抵取材于《吕氏·十二纪》及《月令》,《吕纪》、《月令》每于月之始均言‘日在某宿’,而《时则》则独言‘扶摇指某辰’,扶摇者,斗建也,以斗建月逐十二辰而推移,则必十二辰环带已脱离于天体而固定,而后始有可能。斗柄逐十二辰以建十二月,则每辰必为三十度之等份。是则十二等分制盖创始于淮南术士矣。”[1](P323)

  所以他断言“盖月建必须以十二辰已成为固定之十二等分环带为前提,此在上古无此理,亦无此事也。故斗柄月建说理当后起,余以为此乃十二辰真义灭却后,即为黄道周天十二恒星之真义灭却后,后人对于十二辰逆转现象之一说明。”[1](P324-325)

  但是笔者认为上古三代时的“斗建”之术与汉代文献中所言之“斗建”之术固不得同日而语。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