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十二生肖 > 文献 > 正文

雄鸡一唱天下白

时间:2020-01-03 01:09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综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十二生肖中,鸡是唯一的家禽。

 

  十二生肖中,鸡是唯一的家禽。

  鸡属鸟纲雉科,鹧鸪、锦鸡、孔雀均与其同宗,鸡自古被视为祥瑞之物,所谓“鸡者,吉也;雄鸡,乃大吉也!”鸡因与“吉”谐音而成名,且“文、武、勇、仁、信”五德兼备,故被世人誉为“德禽”“义禽”“灵禽”“禽圣”,亦称“司晨鸟”“知时禽”“报晓禽”“烛夜”等。

  鸡自进入畜养行列三千多年来,与人类朝夕相处、相亲相伴,进而被人类赋予了诸多情感与文化色彩,其神圣意义贯穿于各种神话传说和民俗信仰中。

  在创世神话中,鸡为“六畜”之首。无论冬寒夏暑,雄鸡都准时报晓,人们尊鸡为呼唤光明的“阳鸟”。鸡是农耕时代人们日出而作的“报晓神”,武士闻鸡起舞和文人寒窗苦读的“闹钟”,男女情爱的“信使”,雄性昂扬的象征,辟邪驱恶的“卫士”,官运腾达的吉兆……

  历史源流:天鸡破晓

  三星堆·铜鸡

  年代:距今约5000年至3000年

  出土地:四川省广汉市

  在三星堆遗址中,这件铜铸的鸡可谓仅此一件,别无分号!这只铜鸡是范铸法铸造的,尾羽丰满,引颈仰首,气宇轩昂。其冠、眼、喙、爪、羽毛等刻画工细不苟,神形兼备。

  考古学家认为,此铜鸡不仅仅是家禽意义上的“鸡”的形象,而且有更深的象征意义。铜鸡胸前特别铸饰有火纹,这一颇为醒目的装饰符号与铜鸡内涵有内在联系。此铜鸡或许代表的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鸡”“神鸡”,正所谓“雄鸡一唱天下白”,这件雄鸡的造型似表现了其在引吭高歌、呼唤日出,带给人间无限光明。

  邓家湾·陶鸡

  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出土地: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邓家湾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鸡的艺术形象啦!在邓家湾出土的这个陶鸡,是屈家岭文化的遗存。但动物考古学专家袁靖认为,邓家湾出土的这些由先民捏成的陶制品是否就是真的家鸡还需探讨。(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我国的鸡种由栖息在西南地区原有的野鸡种(又称原鸡)驯化而成,它们最初生活在南方,后到北方。迄今有确切证据的家鸡,出现于距今3300年前的殷墟,有安阳小屯出土的鸡骨为证。

  古代缺乏报时手段,在数千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中,人们一直靠着“鸡鸣报晓”而开始一天的活动,因而涌现出了“闻鸡起舞”“鸡窗夜开卷”等典故。

  鸡在漫长的岁月里,一边被畜养,一边被神化。人类养鸡史上,先后出现了报时的鸡、食用的鸡、祭祀的鸡、驱邪的鸡、祈福的鸡、报喜的鸡、游戏的鸡以及衍生出来的神话形象——凤、朱雀、神鸟和天鸡等诸多角色。

  东晋地理博物志怪小说《玄中记》中,讲了一个“天鸡报晓”的故事,说:“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桃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而鸣也。”古人认为鸡是上天降临人间的吉祥物,鸡鸣报晓,能呼唤旭日东升。

  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家鸡从野生的“原鸡”驯化而来。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有了鸡的形象;在距今3300年左右的商代都城殷墟遗址中,出土了家鸡鸡骨,动物考古学家袁靖认为,这是最早的家鸡鸡骨;从春秋战国时代起,鸡就在农家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吴有“鸡坡”,越有“鸡山”,《庄子》提到了“相鸡术”;汉代鸡的品种日益增多,人们开始使用家禽调教技术,开办鸡场,并引进长尾鸡、长鸣鸡等新品种;马王堆汉墓出土竹简上有关于鸡的烹调方法,敦煌魏晋壁画上出现了“烫鸡”图;南朝有《相鸡经》;北魏《齐民要术》中详细地记载了古代养鸡技术的成就;唐代流行斗鸡游戏;宋代有了人工孵化鸡雏技术;清代有人总结出《鸡谱》……人类的养鸡史,可谓是一部熟悉鸡、探索鸡的科学技术史。

  古人出于对太阳的崇拜,将鸡提升到了神圣的地位,认为它们可以通灵。清晨一声鸡鸣,唤起太阳,驱动时序,叫醒了人类。

  在鸡还是原鸡(野鸡)的时候,壮族先民就开始捕捉它们来进行占卜了。被历代文人名士广泛吟咏的“金马碧鸡”传说中的碧鸡,也是云南一带的“神鸡”,它毛羽青翠,能破石凌空飞翔,光彩夺目,其声悠长,汉宣帝曾派人前往云南求取“神鸡”。

  数千年以来,现实的公鸡、母鸡与虚拟的“天鸡”“碧鸡”“金鸡”都成为人们期盼与神灵沟通的介质或载体。

  文化寓意:鸡鸣五德

  阳陵·陶鸡

  年代:西汉时期

  出土地: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

  这只陶鸡长16.4厘米,高14.4厘米,通体彩绘。它是在汉景帝阳陵封土四周的从葬坑中被发现的。公鸡朱红高冠,羽毛丰满轻盈,双足纤细但强劲有力,昂首翘尾作啼鸣状,线条流畅传神,极富生活气息。

  在古代,神采奕奕的鸡有许多名字,《庄子》称时夜、鲁鸡,《礼记》称翰音,《尔雅》称蜀,《古今注》称烛夜,《清异录》称羹本,《论衡》称酉,《东坡志林》称钻蓠菜等。鸡从汉代起就有“德禽”的美誉。《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战国时,齐国名士田饶曾全面地论述了鸡的品德:“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信,信也。”这“五德”在后世流传甚广,比较具体地说明了鸡的主要特性,以及人们赋予它的拟人品质。鸡的“五德”由人来归纳揣摩,体现了人们的道德理想,名为赞鸡,实为自勉。

  文德:头上有红冠。

  古人对冠极为重视,“君子死而冠不免”,意为有文化修养之人,即使面对死亡也要保证自己的帽子戴得端正,不能不顾礼法。冠象征着礼仪和身份,文人戴冠,武将戴盔。鸡天生戴冠,多为红色,看上去仪态大方,故让人联想到文冠。

  武勇之德:能斗敢拼

  “足搏距者,武也”,鸡喙尖利、腿后有一个突出如脚趾的距,这是鸡对付天敌的武器,止戈为武,所以鸡具备武者之姿,为武德。“敌在前敢斗者,勇也”,意为勇气。公鸡生性好胜,大敌在前也毫不畏惧,在争斗中勇猛果敢,为勇德。此外公鸡还能咬杀毒虫,彰显正气。鸡的武勇之德突出表现在古今的斗鸡习俗上。中国有悠久的斗鸡传统,斗鸡习俗据说源于春秋时期;东汉时邺城有“斗鸡台”,曹植写过《斗鸡颂》;民间斗鸡活动则盛于唐代,民谣曾描述斗鸡奇才贾昌“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明代还出现了“斗鸡社”。民间的斗鸡活动大多用于喜庆娱乐,在节庆或者秋收之后举行,以此增添节日气氛。

  仁德:觅食相呼

  家鸡不仅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肉食、蛋类,更有觅食相呼、照顾幼小、团结友爱等优秀特质。尤其是雌鸡,谨奉母道,携雏觅食,喔喔相呼,其乐融融。当然这只是人类的观感和臆想,古代文人雅士最为推崇“仁”,儒家视之为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准则,附会于鸡,便是仁德。

  信德:守时报明

  《说文解字》中说:“鸡,知时畜也。”信德为鸡的五德中最重要的品质,意为诚实无欺、守时守信。《诗经》中有一首齐国民歌《鸡鸣》,讲述了鸡叫时分的夫妻对话,妻子用“鸡鸣”催丈夫上朝。这个故事反映了在计时方法不发达的时代,鸡鸣被视为家庭生活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时间刻度,可以帮助古人掌握时间。战国时期,函谷关的开关时间也以鸡鸣为准,所以有孟尝君的门人模仿“鸡鸣狗盗”顺利出函谷关的典故。此外,汉宫有“鸡鸣卫士”,祖逖刘琨“闻鸡起舞”……因为啼晨,鸡得到许多誉称,如司晨鸟、翰音、知时畜、长鸣都尉等,都在称赞鸡鸣守信。造字时,先民也是画出一只扬脖挺胸、引颈司晨的公鸡形象。所以,以立鸡的形态出现在器物中的各种鸡,或许最能表现出鸡“守信”的精神与气质。

  民俗信仰:神鸡吉祥

  十二时俑·酉鸡

  年代:唐朝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

  出土地:西安南郊的唐兵部常选孙承嗣和夫人高氏合葬墓

  这件唐朝的酉鸡塑像,兽首是昂首伸颈的雄鸡,与同列的其他生肖相比,格外生动、神气。它的人身作文臣形象,上穿圆领宽袖长袍,袍长至足面,足蹬尖头靴。

  十二生肖俑是古代人们用来“压胜”“辟邪”的镇墓明器,在唐宋墓葬中多有随葬。

  自古至今,人们追求自身与亲人的平平安安,生活的吉祥如意,于是,便将这种期许生活、事业、仕途顺利的情感,寄托在许多动物身上,上至人们想象创造的瑞兽,下至寻常百姓的六畜家禽。中国的鸡文化,除了源远流长、意趣高雅的一面,更有丰富多彩、世俗大众的一面。

  原始社会中,鸡作为自然万物的一部分被崇拜;农业社会,鸡作为驱凶避邪的镇宅之物、吉祥的化身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小到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所用所享,大到婚丧嫁娶、结义盟誓、除病驱邪等,都能见到鸡的身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多元的宗教信仰、多彩的节庆风俗和繁复的传统礼仪中,鸡同样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表达了不同的民俗意象。

  农历纪时的生肖

  十二生肖中,鸡排行第十,与十二地支中的“酉”相配。“酉鸡”可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鸡之所以与“酉”相配,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文献典籍与考古发现都佐证了一种“三趾乌”的鸟是太阳神的象征。明代杨慎的《艺林伐山》说“日中有金鸡”,鸡也是代表着太阳,所以三趾乌实际是鸡的化身。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日月阴阳互藏其宅也”,另自古就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的说法,代表太阳的鸡正好就与十二地支中代表西方的“酉”相结合,组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生肖鸡与地支酉的关系。当然作为属相的“酉鸡”,更多的还是与其他十一个生肖动物一起,来体现古今年轮辗转、四季更替、岁月轮回的时间规律。

  孕育生命的象征

  鸡啼日出,这种生物习性与太阳运转的天然偶合,却让原始初民将鸡幻化成可以变黑暗为光明的使者,光明带来了万物的复苏,所以鸡也就意味着生命的开启和延续。在人间,鸡的形象寓意子嗣后代的繁衍,身体的健康与长寿。北方传统剪纸中的“抓髻(鸡)娃娃”,实际是一种生殖崇拜的表现。除了中国,在世界很多地区,“生育女神”的形象也包含了对鸡的描绘。所以,在民间的文化和信仰中,由死到生、由生到死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鸡作为一种超自然的媒介,被赋予了神力来孕育新的生命,保持生命旺盛的活力。

  驱凶避邪的镇物

  鸡作为驱凶避邪的镇物,最流行的说法是金鸡立于桃林之上,为天下报晓,是光明的使者。也就自然成为邪恶鬼祟的天敌。于是,鸡被请到了门上镇邪,充当门神。十二生肖中,只有鸡与虎有此待遇。南朝《荆楚岁时记》云:正月初一“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清明之后的谷雨时节,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家家剪红公鸡,贴到屋内最醒目的位置,并附上咒文。到了五月初五的端午,虫害滋生之时,鸡同样也有着虎的功效——避五毒,镇鬼怪。正是因为鸡成了全家的保护神,所以节庆年俗之外,人们更是将鸡的形象运用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让鸡的“神力”时时刻刻都能尽情发挥。

  功名富贵的化身

  “鸡”与“吉”谐音,因此鸡在人们的生活中,多以吉祥如意的象征物出现。过年了,团圆饭的餐桌上,鸡与鱼是必不可少的两道食材,寓意“吉(鸡)庆有余(鱼)”。民间剪纸中的《鸡吃梨》,则是“大吉大利”的意思。“鸡”又与“及”谐音,鸡“冠”与“官”亦谐音,所以鸡与鸡冠花一起出现,即表达了“官上加官”的美好愿望。总之,从古至今,在人们细碎的生活中都可以看到鸡的形象,这是人们希望生活能够“有鸡有吉”。雄鸡一唱天下白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